上海名师学流行唱法,来和MR.先声音乐学习一下小知识:歌唱共鸣腔的调节
(一)共鸣的调节与声区的关系
歌唱分为三个声区:胸声区、混声区和头声区。以美声唱法为典型。声区的形成和划
分,主要由共鸣腔运用的不同特点来决定。
1.胸声区(低声区)
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占次要地位,头腔运用较少。
2.混声区(中声区)
以口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占次要地位,胸腔运用较少。
3.头声区(高声区)
以头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占次要地位,胸腔运用较少。
(二)混合共鸣的运用
根据以上共鸣腔与声区的对应调节关系,反映了在不同的声区中,歌唱的共鸣腔均体现混合运用的特点。共鸣腔的混合运用,是歌唱艺术共鸣运用的鲜明特色。这一点在美声唱法中具有典型意义。对美声唱法的特点,沈湘先生旗帜鲜明:“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混合声区唱法。”歌唱从低到高,唱法的区别以真假声的比例来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之一。歌唱中,各共鸣腔有一定程度的平衡,重要的是不断灵活调节共鸣腔之间的比例关系,同时突出特定声区上的主要共鸣腔的主导作用。如唱高音偏重于头腔的共鸣,唱低音发挥胸腔共鸣的音色······每个声区要发挥主要共鸣腔的主导作用。
共鸣腔体的运用,也因唱法、风格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共鸣腔调节的情况。美声唱法运用混合共鸣,声音真假结合。有些唱法只用部分共鸣。当代民族声乐的审美,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摈弃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纯真声、大本嗓的演唱,代之以在中、低声区真声成分较多的基础上,建立混声共鸣的声音运用特点;戏曲的不同剧种,民歌的不同风格的演唱,反映了真假声的比例不同。在民歌中,有的采用局部共鸣,如青海花儿的超高声区,运川假声唱法;京剧的梅派和程派,在演唱音色上差异很大,梅派明亮、圆润,声音位置比较靠前;而程派根据自身条件,侧重于头腔或胸腔,声音位置比较靠后,讲究“脑后音”的运用,演唱声音具有厚度和凝重感。他们能够把自己独特的音色融化在所刻画的人物中去,使之达到一种日常贴切的艺术效果,成为其流派特色。
歌唱中共鸣腔的不同运用,形成声音的不同色彩,为歌唱艺术增添了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