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是综合性艺术,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也有音乐家称之为:“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
声乐与器乐具有旋律、节奏、调性、和声、织体等音乐特征,这是它们的共性、而两者的最大差异在于声乐增加了语言的造型因素。歌唱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由于语言因素的加入和结合,歌唱艺术具有通俗易懂、大众性和普及性的优势,尤其是声乐演唱独具特色的语音美,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各国各民族的声乐作品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中外艺术家对歌唱中字与声的完美结合的审美观是一致的。语音的美首先体现在咬字的清晰、准确、生动。我国民族声乐对歌唱语言的研究有深厚的优良传统,总结了一系列汉语言声、韵、调的规律和咬字、吐字的技巧。我国戏曲艺术在漫长的演出实践中总结了"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和丰富的润腔技巧。努力实现"字正腔圆"的审美境界。明代音乐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绝。”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论述:“许多歌唱者忽视了吐字清晰的意义”,“清晰的吐字绝对不会对嗓音有害处,相反地使声音更完美、更集中、更柔和。”他的精辟论述论证了语言与声音的辩证关系,也一扫认为美声唱法重声不重字的片面看法和误解。
其次,语音的美体现字与声巧妙、完美的结合。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古代音乐家已能高瞻远瞩地认识字与声的辩证规律。行腔中,字的转换衔接自如,是“声中无字”;演唱中咬字清晰,但声音线条圆润流畅,是“字中有声”。这就是古今歌唱家追求的“字正腔圆”的审美境界。
在语音的清晰上求声音的圆润,这是矛盾的辩证统一。在吸收民歌营养的基础上,高度发展的我国戏曲演唱艺术,在声腔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创造了流派纷呈、名家荟萃的繁荣景象。京腔京韵尤其注重锤炼咬字行腔、润腔技巧,根据字音和感情结合的需要,以不同的表达方式独创新腔。以梅兰芳为代表的戏曲演唱艺术,集中展示了我国民族演唱艺术语音美的艺术成就。
我国当代声乐教育立足民族语言和优良文化传统,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呼吸、共鸣原理,不断深化对歌唱语音美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