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发声器官由喉头、声带等器官构成
(一)喉头
在声乐教学中也称“喉器”。喉头位于颈椎四、五、六节的前面,在舌根和气管之间上接舌骨,下连气管,由五块较大的软骨及连接这些软骨的肌肉群组成。
喉头是人的发声器官,声带附着于喉头内。
1.会厌软骨
位于喉头上端,其下端与甲状软骨相连,扁平如叶状,较柔软能卷曲,生活中吞咽食物时,遮盖喉咙口,可以防止食物进人气管,歌唱时它能直立竖起,建立咽部的共鸣管道。
2.甲状软骨
喉部最大的一块软骨,位于颈前正中,会厌软骨之下。由左右对称的两片四边形的软骨板合成。两片四边形的软骨板的前沿相聚形成一个尖角,男性的角度较小,约为90度,在下颌下面形成凸起状,称为喉结,歌唱中可以观察到喉结的升降运动,女性的甲状软骨形成的角度比较大,约为120度,喉结看起来不明显。
3.环状软骨
位于甲状软骨之下,并被甲状软骨包围在内侧,下接气管,前部细窄,后部宽大,对支持喉腔起重要的作用。
4.勺状软骨
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为一对对称的三棱锥体状软骨。它的底部与环状软骨形成关节,声带依附于它的中间部。它的滑动、旋转使声带张开、闭合,改变声门的大小,因此对歌唱有重要的作用。
5.舌骨
它虽不属于喉头的软骨,但与歌唱有密切关系,它的位置、活动状态能影响歌唱的质量。
(二)声带
1.声带
声带是歌唱发声的振动体,它位于喉头的中间,在假声带的下方,两片声带左右并列,由表面附有弹性白色粘膜的纤维组成。声带的厚度由边沿向里,逐渐由薄变厚,声带之间呈三角形空间,称为声门,声带的前三分之二称为膜部,是发声振动的主要部分。
声带的前端依附在甲状软骨上,声带的后端依附在披裂软骨上,由披裂软骨的旋转、滑动,带动声带的开合。
嗓音处于病态状态时,如声带小结等,则歌唱中声带的正常闭合受到影响或破坏。人
们的声带长短、粗细、厚薄呈现不同的情况。声带的长度、形状、特点成为嗓音分类的重要标志之一。高音歌唱家的声带往往比较短、薄;而中、低音歌唱家的声带往往比较长、宽。正如同乐器的发声特点,按照物理学、声学的发声原理,发高音时,弦或管较短;反之、发低音时,弦或管较长而粗。如大提琴、长号。当然,还包括共鸣腔的结构等复杂的因素。
歌唱实践中,声带的物理特性也有特殊情况,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如有的歌唱者,在检查声带时按其长度应为中低音声部,但从声带宽窄来分则又具有高声部的特征,那么这个歌唱者声部的确定就必须从音域、音色、换声点等综合因素考虑,在歌唱训练中逐步确定其声部。这反映了歌唱艺术的复杂性。
2、假声带
假声带位于声带上方,左右各一片,与真声带平行,呈淡红色,不容易振动,在发声时主要起挡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