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唱歌出现问题,
需要我们学习理解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辩证统一。
作为表演艺术的歌唱艺术,歌唱的技术、技巧理所当然地占有重要地位。在歌唱的二度创作中,歌唱的技术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歌唱者的技巧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艺术表现能力。没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歌唱的再创造只能是空中楼阁,陷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优秀的歌唱艺术,应该体现歌唱家对声音的敏捷和运用自如的能力。必须具有两个八度以上的宽广的音域,具有演唱音质一致的连音技巧,具有灵活运用声音,演唱快速音阶、弹跳音的技巧。良好的音准节奏、稳定的呼吸和优美的音色是艺术发声的三个要素只有具备了卓越的声音技巧,才有可能驾驭声乐历史宝库中闪烁着诱人光辉的经典艺歌曲、歌剧咏叹调。
艺术表现能力的高低同时影响着歌唱者的技能、才华的正常发挥和展现。
我国传统艺术历来坚持“声情并茂”的创造原则。古代音乐家已充分重视声与情的辩证关系,尤其重视歌唱中发挥以情为主导的作用。感情是歌唱的灵魂。清代徐大椿的《府传声》即鲜明地指出“唱曲之法,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尤为重······情者一曲之所独······唱曲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悲喜无别,即声音绝妙,而与词曲相背,不但不动人,反听者索然无味矣。”因此完整的歌唱艺术,应是歌唱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和协调一的结果。
在声乐史上,优秀的歌唱家,无不充分展示歌唱的声与情、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术活力。俄国最优秀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声音并不特别优美,但他在俄罗斯的地位,正如高尔基评价:“在俄罗斯的歌唱艺术中,夏里亚宾居于首位,正如托尔斯泰在语言的艺术中一样。”他的艺术诀窍,在于他高度重视唱情、“唱神”。夏里亚宾认为“歌唱艺术美妙的声音与思想一致的统一的完整体。”他在声音控制上,强弱变化运用自如,同时掌握了假声、半声的高难度技巧、因此他能演唱俄罗斯民歌、古典歌曲;扮演歌剧《唐卡洛斯》中的菲利普王、《弄臣》中的利哥来托等身份、地位、性格迥异的人物。
我国优秀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具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她演唱的《黄河怨》堪称声情并茂的典范。在《黄河怨》的开头,钢琴伴奏用连续不断的分解和弦、渲染黄河波涛翻滚、汹涌澎湃的气势。歌曲的开头、乐曲转为行板速度。“风啊,你不要叫喊,云啊,你不要躲闪”,两个分句、共四小节、十二拍、郭先生用控制的轻声起唱,这是发自内
心的哭诉,轻轻吐出份量沉重、极度压抑的怨愤。在气口的安排上,从连绵深沉的感情出发,郭先生采用四小节以后换气的方式,即在“风啊,你不要叫喊”和“云啊,你不要躲闪”的
中间才换气。凡亲身演唱过此曲的歌唱者都深知,轻声是高难度技巧,这四个小节呼吸的控制极难,作为一般歌唱者,均采用两个小节换气的方式。郭先生的声音线条细而高、但并不轻飘,具有横隔膜呼吸支点的明显支持感。郭先生通过控制自如的呼吸技巧,声音游刃有余,深刻而细腻地刻画了人物,获得广大群众和音乐界的高度赞誉。相反,如果缺乏呼吸的运用和控制能力,即使歌唱者对作品理解得再深刻,可是轻飘飘的声音、短促、虚弱的换气,将会严重损伤其美好的创作愿望。
在艺术创造中,音乐感觉的能力越强、对作品感情的理解越深。歌唱者如果仅仅认识声情并茂结合的道理还远远不够,其中还有一个发展音乐感觉的问题。
人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听觉和音乐感觉。音乐听觉主要涉及听的知觉能力,如音响辨别力、记忆力等,这一点在《歌唱的生理基础》一章中我们已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只要进行艰苦的训练,学好《视唱练耳》,音乐听觉能力会逐步提高。
关于“音乐感觉”即“乐感”,一部分学者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在教学中,我们确实深深感受到音乐感觉能力的巨大差异。就其深层次的原因,关键还是与歌唱者的基础以及长期接受音乐熏陶的环境有重要的关系。从客观上和心理反应上,人的音乐感觉存在先天性的差异。但是,如果加强后天的自觉培养和教师的引导,音乐感觉的能力是有可能发展的。而良好的“乐感”是建立在音乐听觉能力基础之上的,因此,歌唱者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训练,多听多看、去模仿、感悟、思考,逐步将乐谱上的音符变成有声有色、动情的歌声。
2o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歌唱家卡鲁索一生共演过五十多部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是世界上第一位(1902年)灌制唱片的歌唱家。人们称赞他的嗓音是上帝赐予的。卡鲁索认为这种看法可笑,是不符合常识和他的实际情况的。他形象地比喻:“每个人的声音都是锻炼发展的结果,就我的情况来说,尤其是这样。从卡拉拉(意大利西海岸的二个省)矿山里运来的大理石,可能很美,很洁白无瑕的,但如果不经过雕刻家的头脑、心智和双手的加工,这本身绝不能成为一件艺术品。”卡鲁索的自我表白真实地反映了歌唱的才能和音乐感觉,除了天赋以外,起主要作用的是后天的艺术熏陶和艰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