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语言的土壤,其歌唱语言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民族声乐对歌唱语言的研究成为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字正腔圆”“字清腔纯”反映了歌唱语言与音质美的辩证关系,反映了民族声乐对歌唱语言的审美原则。
明代魏良辅在《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观点鲜明地指出:“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这些如今声乐界非常熟悉的经典用语,充分反映了我国民族声乐对歌唱语言重要性的高度重视。
歌唱语言是任何国家民族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在《演员与歌唱家》论著中,尖锐而又十分中肯地提醒歌唱家“若是今天我找出几位能勉强认真演出我的戏剧作品的歌唱家,使我担忧的并不是难找稀有的嗓子,可怕的是一种不讲究读音的方法,会整个地毁坏了作品”。语言的正确运用是声乐作品充满魅力和生机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语言是任何国家民族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在美声唱法的初始阶段,流行的"美声唱法重声不重字"的看法,实在是一种误解。
考察美声唱法的历史,美声唱法的发源地——意大利,声乐艺术是以意大利语言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的。意大利的的元音数量少,是由a、o、e、i、u组成的,柔和地在口的前部发音,发音相对来说比较客易,语言器官动作时保持着完全的松弛,具有歌唱发声的许多有利因素:“音律平正,音序均匀,发音清晰,音调和谐,发出的声音柔和而浑厚,音色优美等,这些都为美声唱法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意大利语是最合适歌唱的语言,”比较而言,“中国的语言最难唱。”
其实,如果辩证地看,汉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歌唱中汉语言亦有自身的优势:
首先,从结构来看,元音在音乐中占有优势地位。汉语言元音声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辅音较多,增加了语言的柔和色彩。元音和辅音相互间隔、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富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
其次,在韵文形式的声乐作品中,对偶、押韵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拓宽了汉语言的音乐表现力,在平仄(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是仄声)规律中,平声高扬、开朗、绵长;仄声低沉、短促,平仄交错,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美;对偶文字开合收放,声音相映成趣;
押韵、同音乐脚音节按一定的比例规则在句尾反复出现,是构成歌唱语言音乐性、抒情性的重要因素,形成和谐动听,回环反复,朗朗上口的音律之美。歌唱语言的“四呼”“五音”“出字、收声、归韵”等技巧的运用显示中国语言得到美化的效果。歌唱语言的韵味是名族风格的重要因素。而润腔技巧创造性的运用更显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唱语言运用的独特魅力。 作为中国歌唱家,责无旁货地应努力研究汉语言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能力。
中国戏曲、曲艺、民族声乐在演唱艺术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曲艺术,流派纷呈,名家荟萃。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世界一流的戏曲表演艺术家,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是他们演唱艺术的基础和核心。
现代声乐训练的科学性、技巧性不断发展,我国声乐艺术歌唱语言的技巧性和表现力普遍提高,但咬字不清,古今存在。语言和共鸣的矛盾,语言和风格的矛盾,语言与感情的处理,这些既反映歌唱语言的审美观,也反映运用歌唱语言的技巧性问题。因此,如何理解和把握歌唱语言的规律,还将是声乐教育工作者长期认识和实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