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唱高音学美声?在现在学习的教育事由17、18世纪美声唱法的声乐教育由来的,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都有那些代表人物和重要流派?
从17世纪开始,贯穿整个18世纪的声乐艺术,是美声唱法的第一个时期——黄金时期,美声唱法的兴盛、发展是建立在歌剧创作的实践和基础上的,同时与美声唱法同步发展的是美声唱法的声乐教育,两者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声乐教育为歌剧舞台输送了众多卓有成就的歌剧人材。声乐教育对美声唱法的形成和规范产生重要指导作用。
这一时期的声乐教育有如下特点:
其一,意大利是歌剧的发源地,同时也形成声乐教育中心。
其二,17~18世纪的意大利是歌剧的发展时期,美声唱法的声乐教育,呈现从初期形成到逐步发展的阶段特点。
其三,美声教育的实施呈现出多种形式:歌唱学校、音乐院和私人教授。
其四,著名声乐教育家理论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声乐艺术健康发展。
其五,富有艺术修养、具有独特歌唱审美体验,体现独特的歌唱训练和创作手法的代表人物,经过师生传承关系,产生声乐教育的重要影响,这就是当时流派的形成和意义。
其六,在此时期,声乐教育大多体现歌唱家与教育家或歌唱家与作田1家结合的多重身
份,有丰富的感性经验。
17、18世纪声乐教育的代表人物和重要流派有:
(一)朱利奥·卡奇尼
朱利奥·卡奇尼(1545~1618),意大利声名卓著的声乐教育家,同时还是杰出的歌唱
家兼歌剧作曲家。1602年卡奇尼的声乐论著《新音乐》问世。卡奇尼的教学重视声区的认识,重视歌唱的咬字、音准、力度的变化和声音的灵活性、以及装饰音技巧的训练。这是当时歌唱风格的主要特点。
(二)托西及其波伦亚歌唱学派
1.皮埃尔·弗朗西斯科·托西(1647~1732)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723年托西发表《华丽唱法的经验》,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权威的美声唱法的经典著作。托西的理论和教学特点:
(1)强调咏叹调花腔华彩乐段的即兴创作能力,甚至认为不掌握这样的技巧,“就永远不能成为伟大的歌唱家。”
(2)重视宜叙调的基础训练。
(3)重视声音的音质、声音的均匀和声音的表情性。
(4)提出两个产区的观点。
2.波伦亚歌唱学派
波伦亚歌唱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安东尼奥·皮斯托奇(1659~1726)和安·贝那奇(1659~1756),皮斯托奇是托西的学生,贝那奇是皮斯托奇的学生,因此这一歌唱学派反映了典型的师承关系形成学派的特点,并与托西的教学思想紧密相联。
皮斯托奇和贝那奇均是歌唱家兼教育家。皮斯托奇极力倡导具有花腔华彩的灵巧的声音,他的学生蜚声歌坛,贝那奇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弟子。
贝那奇是杰出的男性女中音歌唱家,具有典型的“炫技派”演唱特点。他的出色弟子
是18世纪后期最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曼奇尼。
皮斯托奇和贝那奇是托西教学理论的实践者。
(三)波波拉和古代意大利歌唱学派
尼科罗·波波拉(1686~1766)是继托西以后,18世纪最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他是作曲家兼教育家。波波拉培养了一批18世纪最优秀的阉人歌唱家和其他男女歌唱家。如:
第一男低音蒙塔格那那等。
波波拉基本上继承托西的声乐教育原则和方法,同时强调感情表现,重视对宣叙调的训练和歌唱呼吸的控制作用。
(四)曼奇尼和《关于歌唱修饰艺术的实践意见》
吉·曼奇尼是18世纪后期杰出的声乐教育家。曼奇尼是贝那奇的弟子。1774年出版声乐专著《关于歌唱修饰艺术的实践意见》,体现了他对托西、波波拉声乐教学思想的继承,他对颤音技巧循序渐进的训练和舞台表演诸多方面提出了有学术价值的建议,提出两个声区的观点。并结合当时的声乐界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美声唱法的新经验。
总之,17、18世纪美声声乐教育经历了从初期到基本成形的发展,声乐教育从托西到曼奇尼的教学,反映了声乐教育学派的继承和发展。